-口吃是一種言語流暢度及構音障礙
口吃患者的“有口不能言、有話說不出”的痛苦,是言語表達正常的人根本無法想象的??诔运追Q“結巴”,是一種言語流暢度及構音障礙,影視劇中所表現出來的口吃現象只是在言語流暢度方面有所欠缺,看上去還很有趣。而真正的口吃者會在呼吸、發(fā)聲等技巧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困難,有的一個字憋半分鐘也講不出來,并產生心慌、胸悶、氣短等不適,嚴重的還會出現嘴唇、眼角抖動痙攣等伴隨動作。
這些影視劇中的“口吃”現象存在的嚴重隱患,就是對兒童言語健康的影響。調查顯示,90%以上口吃患者的口吃成因來自于童年時期對周圍口吃人的模仿。當兒童處在2歲至8歲學語的關鍵期時,兒童在語言方面的模仿能力極強,對外界所有的事物都有強烈的好奇心,一些影視劇中頻繁出現的口吃現象,會令正處在學語期的兒童產生極強的好奇感,產生下意識的模仿和學習,加之兒童時期語言功能發(fā)展不成熟,所掌握的詞匯有限,不能迅速準確地選擇和表達詞匯和語言內容,因而一些孩子便會在說話時,出現重復、拖長一個字音的口吃現象。近兩年,在林教授口吃矯正中心參加治療訓練的近百名兒童中,有83名兒童的口吃原因來自于對周圍口吃患者的模仿。
-口吃給兒童心理健康帶來隱患
由于長期經受口吃的折磨,很多口吃患者會在心理上對言語表達、人際交往產生極大的恐懼和自卑,甚至對生活失去興趣,產生輕生的念頭。
很多人相信,如果孩子更自信一點,少一點自卑、羞愧和緊張,口吃將會減輕甚至消失。但是,口吃主要是神經生理方面的原因,甚至有些人生來就有口吃的傾向。通常伴隨口吃的消極情緒和心理問題是由于口吃產生的,但焦慮、恐懼、羞愧等消極情緒反過來加重口吃,形成惡性循環(huán)。隨著年齡的增長,口吃孩子經常被說話的困難極度挫傷,隨時承受外界帶給他的壓力,往往過早地承受了口吃所帶來的痛苦,形成焦慮和抑郁的性格。
隨著兒童自我意識的發(fā)展,口吃兒童逐漸形成消極的自我意象。開始意識到自己是有說話缺陷的人,逐漸形成“口吃者”的角色。在與別人交往時感到自卑、羞愧和緊張。為了維護自己敏感的自尊心,往往掩蓋某些難發(fā)的詞語,逃避一些說話的情景和場合,盡可能少說話或不說話,失去很多表現自己的機會,比如與同學爭論,當眾演講,主動回答老師的問題等。
-給孩子營造良好的學語氛圍
林教授強調,一定要為兒童言語的健康發(fā)展營造一個良好的環(huán)境和氛圍。除了呼吁影視劇中盡量減少口吃的情節(jié)、人物外,作為兒童成長的第一環(huán)境———家庭環(huán)境中良好的學語氛圍也是至關重要的。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:
1.家長對孩子的過分溺愛,使孩子容易建立不良的語言習慣。家長與孩子交流的時候運用不符合言語規(guī)則的語言,比如“寶寶吃果果、喝粥粥”等疊字的過度使用、嗲聲嗲氣的發(fā)音錯誤或嚴重的語法錯誤,會給在言語啟蒙期的兒童造成認知上的錯覺。
2.對于兒童偶爾出現的口吃現象一定要給予足夠的寬容與耐心,千萬不能因為害怕孩子出現口吃,就過度地關注孩子的一言一行,強迫孩子重說每一句沒有說流暢的話,或者替孩子把話講完。這樣都會使孩子心理壓力逐漸增加,口吃概念日益強化,最終由無意識的語誤轉化成真正自我難以控制的口吃。
3.家長要以身作則,以自身良好的語言習慣,以標準的語音語調做示范,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。如說話時一定要注意氣息流暢、語速適中,注意節(jié)律鮮明和重音突出,多說陳述句少用疑問句,以免孩子在回答問題時產生壓力。同時還要盡量避免孩子模仿口吃,要讓兒童明確地知道,模仿口吃一點都不可笑。
林教授告訴記者,對于兒童口吃,不能太在意,但也不能不在意。家長需要密切關注孩子口吃過程中出現的危險信號,要及早治療,以免錯過最佳矯治期,影響孩子的言語能力形成,進而會全面影響孩子的成長,甚至會貽誤終身。因此及早發(fā)現、科學引導、及時治療是應對兒童口吃的最佳策略。
-別忽視兒童口吃的危險信號
林教授口吃矯正中心將經常舉行兒童口吃的義務咨詢、診斷活動,她說,下面一些兒童口吃的危險信號需要引起家長足夠重視。1.如果孩子在每一百個音節(jié)中有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口吃性不流暢(如“這-這-這”);2.說話時面部、頸部肌肉緊張,氣息憋悶或者語音和說話帶有意想不到的聲調上升或者延長;3.孩子在表達過程中,由于語流受阻而產生點頭、眨眼、拍腿、跺腳等伴隨動作;4.孩子表現出逃避反應,或者表現出明顯的不愿表達的意愿,看起來非常沮喪。
當出現一至兩種上述的癥狀時,則證明孩子的言語流暢性及表達方式出現了比較嚴重的問題,需要及時向有關的專家進行咨詢,對兒童進行及早治療。